两年前写过杨教授两三事,今天突然想起来,翻看了一下,觉得写得有失公允。有时候文字总是歪曲人的本意的。杨教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并不是那种八卦古板的人。杨教授乃名门之后,爷爷曾是张学良将军府上的厨师,熟读历史,为人坦诚。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从东往西的四个宿舍里面,第一间宿舍有整个学校玩dota最牛的人物之一,第二间宿舍有无时不在学习的去斯坦福的同学,第四间宿舍有保研去清华的。唯有我们第三间宿舍是极为普通的。普通到没有学生会干部,没有帅哥,没有保研的,没有不挂科的,没有拿奖学金的。 略微有些不普通的便是杨教授了,杨教授翻看各种道家的典籍或是佛教的经书时,曾向他请教过算命的方法,他把当前中国的各种算命方法和风水学起源分为几类,谈及各家的经典著作便不停歇,我听得云里雾里也不好意思打断。
大四当前,作鸟兽散,大家匆忙来往于实验室宿舍公司,想到大学里面各位可爱的同学便有些不舍,看见学校里的花花草草也觉得比往日可爱,艳俗的山茶花,孤零零的几颗樱花树,臭气熏人的石楠,未成年的桃树都开始变得光彩照人。晚上回寝室,学森路上骑过图书馆时,那一刻,灯火通明。可能是我对这所大学最后的也是最深的印象了。
大学的记忆似乎没有儿时的记忆清晰,我有时候记住的东西能记得很久,总是有意无意地想起过去发生的一件件往事。担心以后可能再也记不起来了,便打算先写下来,日后写自传也用不得别人帮忙了。
三岁时 隐约记得在一个两层的房子住,院子不大,门对面有个院子,院子里有一位和我妈要好的女人,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大小,以至于多少年后,我已经不认得那个女孩长什么样子,甚至怀疑小时候见过她。
四岁时,搬到镇上,住平房,房后是一长方形的较大的人工池塘,中间有假山。山顶有亭台和石阶,池塘干了,只剩下黄土,顶上的喷泉也从来没有喷过。池塘四圈有水泥砌成的护栏,为了节省用料,是中空的,各种图案。中空的围墙被我们掏空,小时候便有着很强的破坏欲望。冬天,冰凌挂在房后的瓦楞上,舌头舔着似乎有着甜味。从那时起便和一群小朋友野着玩,玩沙子,磁铁石,可以玩很久。用粉笔在地上画字,画轮船,画不来更复杂的事物。在幼儿园的第一天,坐我边上的盛同学有点小胖,很内向的我和很内向的他似乎没怎么说过话就分开了,因为年纪太小,他被家里接了回去,于是低我一届,只听说他去了清华大学,也不知道是否有机会再见上一面。
93年的秋天,初学拼音,按照老师的安排抄写一个个拼音字母,自己搬着板凳在家里门口的空地上写,上课偶尔不注意听讲,于是听错了老师说让抄写多少遍,于是每个字母抄了十页,想这样应该足够了吧,抄字母像玩一样。第二次听错老师说话,只听见老师说话里有放假两个字,于是以为放假便回家了,那个时候显然还没有听前后文的能力。
93年很特别,因为没有人照看,整一个学期去了另一个镇上外婆家所在的小学,那年我还不会用自动铅笔,外婆家隔壁的丹姐姐教我用自动铅笔,很照顾我,到如今在浙大读研究生的她也是很关心我找工作的事情。上学要经过很多田埂和沟渠,雨天便要穿胶鞋,整个镇子上没有水泥路,一条青砖铺成的悠长的小巷子是小镇给我最深的印象。双河镇,斗转星移,昔年的小汉口如今已经并入雷公镇,现在叫双河村。
流经双河的河叫漳水,另外一条河在双河注入漳水,漳水是府河的支流。在古代,在这种小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路的,河便是高速公路,从汉口到双河也就两日的功夫,昔日的繁华已不见踪迹,上游的水库使得蓄水期间漳水不过几米宽。镇上的古街和木房拆得不见踪迹,新修好的房子统一的两层,贴上耀眼的白瓷砖。双河的各种故事和传说很多很多,相当部分是来自外公的讲述,相当部分是我日后翻看史书县志得知。双河的女儿台是两千多年前一位地主家姑娘死掉的地方,姑娘出嫁的花轿经过此地,在花轿里生了一个小孩,母女均死在这个地方。
2009年3月31日
[+/-] |
琐事 旧事 |
2009年3月29日
[+/-] |
百度百科txt版 |
制作样品和制作软件下载
第一步 用迅雷等新建批量下载 http://baike.baidu.com/view/(*).htm 如8000-8999
一千篇当中有一些实际是不存在的,所以得到900篇上下,下载到一个设置好的目录比如:百科
第二步 用工具然软件中的crb_html2txt.exe 将整个百科文件夹的htm文件全部转化为txt
第三步 用工具软件中的合并txt工具直接选中百科中所有文件,合并所有转化完的txt, 得到10M左右大小txt文件到桌面
第四步 用最后一个软件删去里面的废话,一是用特征替换去掉“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和“权利申明::”之间的废话,二是用一般替换去掉如下这三段废话:
目前本词条已有多个待审版本,可能会发生版本冲突,
建议您稍后再进行编辑。
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百度首页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图片视频百科帮助添加到搜藏返回百度百科首页编辑词条"
注:
1.这个txt版本显然不适合在电脑上看的,电脑上直接上网页看多方便。甚至电脑上常用的记事本都很难打开这么大的txt文件。当然在电脑上咱会经常习惯性地干其他事,所以我决定弄到手机上看,地铁上看,日后如果上下班两个小时就有事情做了。这样也不用花费手机上网流量。
2.在手机上视手机软件支持的txt的合适大小,适当选择每个txt所含条目,为了跳过一些不感兴趣的条目,建议使用便于快搜搜索的读书软件。把搜索字设为“百度百科” 即每个条目开始时的关键字。
3.建议下载前100000条目看,包含了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学名人城市等等挺有价值的内容,往后的除了一些新出来的事物和名词,越来越越不靠谱,或者无关痛痒。
4.每一千个条目批量整理成的txt大概有五百万字,其中除去一些垃圾条目和不感兴趣的条目外,还是有几十万值得看的内容,所以阅读量不算很大,而且总能遇到感兴趣的条目,空余时间看看挺适合的。
5.用迅雷下载时,切勿用多线程,同时进行的任务数不要太多,四五个吧,否则百度会暂时封你ip...然后添加1000个批量任务时,迅雷似乎反应很慢,解决的办法是每次添加任务前,到C:\Program Files\Thunder\Profiles把history文件删掉 history rescue也删掉
为什么没弄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适合用洋文看,由于条目url结尾都是条目名,不适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一千条一千条地批量下载,同时维基百科有很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的mobile版网页
但这并不意味着,维基百科不能下载下来看,打开一个列表页list of什么什么的,然后用迅雷下载所有链接,然后简单筛选一下,再整理成所需的格式。由此可以制成一些有点意思的电子书,比如美国历届总统详解,世界五百强公司详解,世界知名大学,中国历史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书,这些书绝对比不比同名同内容的书差。缺点是下载下来的网页文件实际是不含图片的,所幸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图片对了解知识影响不是很大。
下载下来的东西都是没有后缀名的,打开记事本,写入
@echo off
ren * *.htm
保存,后缀名改成bat 丢到下载下来的东西所在的文件夹内,双击一下便可批量改成htm
其实若要离线带图片的网页版,可以到verycd上下载,但是我不是很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分门别类的虽然很方便阅读,但没有那种随机阅读的快感。
看百度百科前必读 一年前写的,只强调了百度百科的缺点,其实他还是挺有价值的,在知识的普及方面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在此,我真的希望百度百科借鉴下维基百科好的方面,比如分类和列表而不是使用根本不具有可用性的开放分类/taglist
2009年3月25日
[+/-] |
从汉江到黄浦江 |
秦岭算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之一。秦岭相传因秦国得名,它是秦国最高的山脉,具体是秦国因它得名还是它因秦国得名不得而知。秦岭北面发源着渭水,滋润着咸阳长安,南面发源着汇入长江的嘉陵江和汉江 。
汉江入长江口谓之汉口,和武昌一起组成武汉市,汉江是一条特别的江,作为长江的支流,是最长的,在为南水北调中,它又是最重要的,不夸张地说,汉江直接影响到北京的存亡。汉江也是中国的主要河流中污染较小的。
黄浦江作为长江最后一条支流,也有其特别之处,它在流入长江前有个很大的拐弯,称之为陆家嘴。在大拐弯之前是一片工地,两岸的起重机,脚手架,挖土机日夜不停歇,是以整出一大块地做一个相当大规模的展览用。
说到这里,我想说我要谈谈武汉和上海这两座城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武汉的重要在于它是在中国人口聚集区的中部,它是中国南北铁路动脉,东西铁路动脉,长江,汉江的交汇点,此处的货物到中国各地的平均时间最短。当然这是几年后的武汉,因为现在的武汉只能算南北铁路和长江的交点,是国内大城市中少有的不缺淡水的城市,是国内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任何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都无法忽略武汉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提出以武汉为中心的交通网络。
无奈,历史和地理是分不开的,铁路从北平修到汉口用了N年,从武昌到广州更是难修,岭南的大山就和秦岭一样难以跨越,最终,三十年后,抗日战争前夕,从武昌到广州的铁路修好了,只是在武汉断开。蜀道难和连绵的大别山使经过武汉的东西向铁路不了了之。若是有从武汉直达四川的铁路,怕历史上也很难有蜀国了,日本人也在当年直接攻入四川了。而靠东边的北平到南京,南京到上海的铁路早已修好,也是在长江断开。
中部和东部,东部和西部的地理隔离因为陇海铁路,宝成,浙赣等铁路有所缓解,但是远远不够,九十年代初,从武汉到上海,从重庆到上海的最实惠的交通工具仍然是轮船,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从黄浦江的十六铺码头出发,三天三夜才到汉口。从上海到宜宾的轮船所花时间则足够今天从上海到加州的港口城市。
九十年代,武汉到上海的火车开通了,要一天多的时间,沿长江南面到风景秀丽的庐山,然后到南昌,经过上饶到衢州杭州,最后到达上海。从那时起,每隔段时间,武汉到上海的火车时间都在缩短,最新的一次是下周就要开通的,走长江北面从武汉到合肥,南京至上海的动车了。再过几年,从武汉往西,经宜昌重庆到成都的铁路也快要修好了,经过武汉的京广高速铁路也要修好了,只是依旧比京沪高速铁路晚了几年。
发明马车的人间接发明了铁轨的宽度,也间接发明了集装箱的宽度,因为最初的铁轨是直接铺在马车道上,集装箱的发明就是为了方便火车运输,火车成了人类交通史上最伟大的发明。火车可以用电行驶,而电可以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待到从植物中提炼可用于轮船和飞机的燃料时,我估计磁悬浮技术或者更快的高速铁路技术已经普及。
汉口到孝感的城际铁路开修了,汉口到上海的动车组过几天就要通车了,这两趟车我以后估计要经常坐了,想到这个,我胡乱写了这篇文章....
2009年3月14日
[+/-] |
敏而好学 勤看百科 |
小时候是看1993年创刊的《农家女百事通》长大的,中国唯一一份面向广大农村妇女的月刊,实际上中国农村妇女没人看这个,不管当初售价是几毛钱还是现在的三块钱,依旧没多少人看。不是因为他们不识字只知道打麻将,而是因为这东西的确没有很多的技术含量,反而是知音这本杂志更受农村妇女的欢迎。
插一句,我妈当时是个妇联主任,按照上级的指示,将这两本精神食粮送到广大农村妇女手中,当然,不是免费的。
因为小时候相当闭塞的生活,看了N年的农家女百事通,所以现在对各种知识如饥似渴,读而不求甚解。 历史不应该有什么理论,地理应顺应大自然。
最初看百科停留在随便看看的阶段,以猎奇的心态去看,再后来喜欢看地理历史顺便看看特定历史地理中的人物,风景,文化,美食等等。
用迅雷全部下载中文维基百科的中国县级行政区列表,英文维基百科的美国各州列表,世界国家列表,世界山脉列表,河流列表,烈酒,城市等等列表上的所有链接,然后用
@echo off
ren * *.htm
写成的bat批量加上htm的后缀名然后放手机上看,因为维基上批量下载下来的网页没有后缀名..所以要如此如此..
再后来,发现维基虽然比较严密和准确,但中文条目不够详细,山川河流风俗民情多一笔带过,所以把百度百科32个省市自治区页面的所有链接页给弄下来看,其中基本包含了各县市,各山川,各地美食,乃至每个县市的历史,企业,交通,民俗,大小山川,食物,景点,名称由来等等。整理下来四万余条,每条数千字,算下来有上亿字
看这个比看二十四史有意思,各地方志这辈子也无法看完,只能看这个来囫囵吞枣
至此,我发现自己是个地理历史爱好者,说到绩溪,我想到胡雪岩胡适和胡锦涛,说到婺源我知道他过去是属徽州的,还有徽婺古道,江的老家,詹天佑的故乡,九景衢铁路修好後,中国铁路之父可以瞑目了。
钱穆教书十年,看了十年史书,于是出道了,基本上,不管做什么,好好做十年,就修成正果了。
早知道这个道理就好了。